搜索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

中国航母福建舰首次展示舰载机弹射:美媒聚焦,全球海军观点交锋引发关注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3:38 点击次数:174

当地时间2025年9月22日,美国多家媒体集中报道:中国海军福建舰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演练。地点在中国近海的试航海域,公开画面显示多型飞机参与。因为这是这艘航母首次对外展示这样的科目,所以一下子抓住了外界的眼球。美国电视台滚动播出,智库和退役军官也连轴解读。随后,社交平台讨论猛涨。有人激动,有人冷静。

先说画面里的事。歼-15T起飞、歼-35滑出、空警-600收尾钩,镜头给得很清楚。甲板上的黄背心、绿背心各就各位,拦阻索回收,节奏紧凑。对外释放的信号很直接:电磁弹射、拦阻系统进入实机验证阶段。简评一句,这不等于形成全天候能力,但说明门槛已经跨进去了。接着要看连续性测试和安全边界。

电磁弹射是个什么好处?能把更重的飞机弹上天,起飞更温和,对机体更省。弹射效率高,节拍更易控。像舰载预警机这种“大个子”更踏实。同样,对隐身战机也更友好。结果就是,航母编队的“看得远、指得顺”会提升。

美国这边反应两头都有。有人说“这是抄”,也有人说“值得警惕,但别夸大”。专业圈更关心流程:一次能起降多少回、间隔多长、可靠性怎么样。因为这个,他们把焦点放在系统稳定性和全套保障。简评一句,情绪归情绪,数据归数据。

说回美国海军。福特号上了电磁弹射和新拦阻系统,早期故障多,后面逐步改善。它在地中海部署时,重点还是F/A-18和E-2D等机型。关于F-35C在福特号上的全面适配,美方多次说明在推进,需要在船坞期做改装。这说明新技术上舰,从原理通到部队顺,不是一脚油门的事。

如果这次歼-35确实完成了舰上电磁弹射,那很可能是全球第一次用电磁弹射把五代机从航母弹起。意义在哪?隐身外形加上弹射起飞,带油带弹会更灵活。接着看的是舰上维护、隐身涂层补漆、数据链协同能不能跟得上。,飞机强,地面队伍也得强。

空警-600上舰,价值就更直白了。它能把雷达线拉长,把空中指挥前推。以前靠陆基支援,距离一远就吃紧。现在自己把“天线”带出海,补盲、并网、分配目标都更顺手。结果是,远海训练会更实。同样,也会逼着对手调整侦察巡逻线路。

外界还在猜中美两套弹射的供电方案,直流也好、交流也罢,细节没公开。我们能看见的只有一个指标:一天能不能稳定起降几十回、上百回。一旦进入多天连贯试验,温度、湿度、海况都会暴露系统短板。这个阶段,比拼的是“稳”。

福建舰从2024年开始海试,先是系泊,再是航行,再到这次甲板飞行。每一步都要把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对上号。飞行员要练,弹射官要练,机务要练,气象、医务、消防也要跟上。还有很关键的一条,通信和数据要打通,防止忙中出错。

把镜头拉远些。美国有全球补给网、有多航母轮换、有长期海上联训伙伴。因为这个,谁能跑得更远、待得更久,往往不靠一艘船,而靠一整套后台。中国这几年在补课,补油弹、补维修、补远洋指挥,都在加码。同样,时间会拉开差距,也能缩小差距。

网上吵“抄不抄”,其实军工圈一直是你看我、我看你。有的学外形,有的学工艺,有的学流程。关键点不在“像不像”,而在“好不好使、稳不稳定、贵不贵”。结果如何,交给海上的日常飞行去检验。谁能把成本压下去、把节拍拉起来,谁就更占便宜。

再看看钱和工期。福特级后续舰工期多次调整,改装内容也在加。肯尼迪号推进节奏几经变动,官方口径一改再改。中国造船速度快,舾装也快,这是肉眼可见。可航母不是光看外壳,里头的管线、软件、流程要一起到位。下棋看全盘,而不是一枚子。

有个现实不该忽视。海上擦边多了,沟通就得更勤。同样的动作,在不同海域、不同时点,风险不一样。演训通报、热线联络、海空相遇规则,都是减风险的“软护栏”。结果是,船越来越多,规则也要越来越细。这不光是中美的事,周边都在看。

美国网民里,有焦虑的,也有冷静的;中国网民里,有兴奋的,也有克制的。媒体的声音会放大情绪,但甲板只认“程序”。接着几个月,外界更该盯的,是福建舰能不能把一整天的飞行节奏跑顺,把夜航开起来,把坏天的课补起来。这才是硬账本。

晚上,近海风大,甲板员戴着黄背心,手势下压,拦阻索轻抖,拖车把战机慢慢牵走,舷边的新漆在灯下发亮。下一次,他们会把整天的起降节奏跑到什么强度、又会在多远的海面上跑?
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