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31部队:历史伤痕岂容娱乐,毒气实验室玩具下架看民族记忆守护战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05:04 点击次数:152
一具玩具,撕裂民族记忆的底线
2025年10月3日,某电商平台一款名为“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”的玩具引发轩然大波。商家以“铭记历史”为名,将侵华日军731部队人体实验场所包装成可拆解的玩具模型,标注“爱国教育情感启蒙”等字样,周销量暴涨10倍后火速下架。这场闹剧揭开了历史商业化开发的冰山一角——当民族伤痕沦为流量密码,谁在守护记忆的尊严?
血色记忆商品化:从“毒气实验室”到“三寸金莲”
触目惊心的商业试探该玩具包含8个拼装组件,还原了731部队实验室的毒气投放装置、活体解剖台等场景。商家在商品详情页宣称“通过拼装了解历史”,却刻意隐去实验受害者“马路大”(意为“剥皮原木”)的惨叫细节。数据显示,该玩具上线首日即登顶“店铺新品销冠”,近7000人浏览后下单。这与2023年某网店兜售“三寸金莲”缠足袜(售价299元/双)的乱象如出一辙——历史痛点正成为某些商家的“财富密码”。文化逆流的深层危害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幸存者证言显示,受害者被活体解剖时“人还活着,嘴里塞着橡胶管”。将此类暴行转化为“益智玩具”,本质是对受害者尊严的二次践踏。文化学者指出,这类商品会模糊历史认知,尤其可能误导青少年对战争罪行的理解。
监管之问:为何总在舆论发酵后灭火?
法律漏洞与执行短板尽管2024年6月实施的《电子商务平台玩具和婴童用品信息展示规范》明确要求“不得含有危害民族情感的内容”,但平台审核仍存在盲区。涉事玩具在商品描述中刻意规避敏感词,使用“历史还原”“军事主题”等话术打擦边球。直到网友举报后,平台才匆忙下架,暴露出事前监管的缺失。商业利益与历史正义的博弈某博物馆文创负责人透露,历史题材商品开发需经过“史料考证-专家论证-伦理审查”三重流程,但部分商家为压缩成本,直接挪用历史符号进行二次创作。此次事件中,涉事企业注册地、生产商信息均被刻意模糊,形成“打一枪就跑”的投机模式。
守护记忆:从立法震慑到全民觉醒
制度利剑需出鞘立法层面:参考《英雄烈士保护法》对“侵害英雄烈士名誉”行为的界定,应将歪曲历史、消费伤痛的行为纳入法律规制范围。执法层面:建立“历史题材商品备案制”,要求商家提交内容审查证明,对违规者实施行业终身禁入。平台责任不可推卸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涉事玩具关联店铺仍有“反恐特战队”“航母战舰”等军事主题商品在售。平台需升级AI审核系统,对“731”“南京大屠杀”等关键词实施敏感词库动态更新,并建立“历史伦理审查委员会”。全民守护记忆防线教育渗透:将731部队罪行纳入中小学历史必修课,用VR技术还原“马路大”实验场景,让青少年在沉浸体验中筑牢历史认知。社会监督:鼓励公众通过“一键举报”功能参与治理,如网友发现某二手平台兜售“慰安妇”主题手办后,推动平台3小时内全网下架。
历史的回响:当我们在故宫修文物时,他们在干什么?
对比故宫博物院对文物修复的极致敬畏——修复师需用3年时间研读史料,才能动手修补一件战国漆器——某些商家对历史的态度显得尤为轻佻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,工作人员每天要清理上百支游客自发送来的菊花;而电商平台的后台,违规商品仍在以“历史教学用具”之名大行其道。这种反差,拷问着每个中国人的良知。
结语
从“毒气实验室”玩具到直播带货的731遗址前喧嚣,历史虚无主义的幽灵从未远离。守护民族记忆,不能仅靠舆论的短暂愤怒,更需要制度、法律与全民意识的共同觉醒。当我们在故宫修文物时敬畏历史,在侵华日军罪证前肃立默哀时,那些试图将伤痛变现的投机者,终将在时代的洪流中无所遁形。


媒体人: 赌球指控是行业大事 徐杰&广东&篮


梅德韦杰夫苦战三盘不敌沃尔顿, 止步辛辛那提大师赛第二轮


埃尔多安对俄亮剑:若攻阿塞拜疆,土耳其不惜开战!


1+1为何小于2? 记者: 阿苏埃路易斯基本各自为战, 未形


牟林|桂花雨


土媒: 贝西克塔斯希望租借引进拉波尔特, 预计几天内将有结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