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

中美第一季度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?

发布日期:2025-07-18 16:16 点击次数:154

766.5亿美元! 美国人的购物车,为什么甩不掉“中国制造”?

2025年一季度,中美贸易顺差飙升至766.5亿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——中国对美出口1156.16亿美元,同比增长4.5%;自美进口仅389.69亿美元,同比下降1.4%。 特朗普的125%关税大棒砸下,中国商品输美量却不降反增,笔记本电脑、锂电池、家电出口逆势上涨5.6%。

关税战成了“空气锤”?

4月以来,美国对华关税税率从34%一路飙升至125%,叠加此前税率后,部分商品综合税率高达145%。 但现实是,沃尔玛货架上70%的商品仍贴着“中国制造”标签,特斯拉Model Y因关税成本暴涨37%,美国中低收入家庭年支出增加1800美元。 加州居民甚至走上街头抗议:“关税让我的账单像坐了火箭! ”

替代中国制造? 先问问产业链答不答应

美国零售商曾试图将订单转向越南、墨西哥,但结果令人咋舌:墨西哥工厂组装的“非中国”商品,核心零件60%来自长三角;越南服装厂拉链纽扣仍需从义乌采购,最终成本比直接进口中国成品高40%。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达98%,35%产品返销北美——关税壁垒反而推高了美国本土企业的成本。

技术反制:稀土管制的“沉默核弹”

当美国封杀中国半导体,中方同步打出“稀土牌”:对钐、钆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,直接卡住美国军工命脉。 F-35战机发动机所需的钕铁硼永磁体,90%依赖中国精炼稀土;苹果iPhone的微型电机,因稀土短缺被迫延迟出货。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直言:“这不是报复,而是提醒世界——中国手握规则重塑的钥匙。 ”

顺差背后的利润悖论

表面看中国赚走766亿美元顺差,实则利润大头流回美国。一部售价999美元的iPhone,中国组装厂仅获利14.5美元,苹果公司独占研发与品牌溢价;通用汽车在华销量占全球42%,利润悉数汇回底特律。 更讽刺的是,2024年美企在华狂赚500亿美元,相当于中国对美顺差的16%——关税战本质是“美国资本”与“美国消费者”的内斗。

盟友倒戈:日韩的“暗渡陈仓”

面对美国施压,日本在关税谈判中主动提出“稀土换天然气”方案:用本国储备的中国稀土转供美国,换取对美液化天然气出口许可。 而韩国半导体企业偷偷采用长江存储闪存芯片,再经马来西亚封装成“非中国”产品输美。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边抨击中国“武器化贸易”,一边默许空客用中国碳纤维制造机翼。

“中国已学会用规则反击规则”

当美国财长贝森特暗示可能延长关税谈判期限,商务部发言人斩钉截铁:“绝不接受任何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的交易! ”与此同时,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出口占比升至51.1%,东盟取代美国成第二大贸易伙伴。 义乌跨境电商仓库里,发往田纳西州的锂电滑板车正在打包,标签写着“Made in Cambodia”——尽管它的电池产自宁德时代,电机来自宁波。
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