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陵之战后蜀国虚弱,曹吴为何未趁机灭蜀,反起兵相争?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6:02 点击次数:182
在三国时期,蜀国是最弱小的国家之一。
在夷陵之战中,蜀国遭受了极其严重的失败,国力也因此变得更加衰弱。
然而,魏国和吴国都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去攻打蜀国,甚至都没有想过要这么做,而是开始互相争斗起来了!
这是怎么回事?
夷陵之战结束后,东吴的状况
夷陵之战结束后,吴国多次改变了对蜀国的策略。
1、结束追捕。
在夷陵之战的最后阶段,吴军在猇亭取得胜利后,不断追击敌人,一路取得多次胜利。
刘备退到白帝城后,吴国的将领潘璋、徐盛、宋谦等人纷纷向孙权请求,他们认为一定能抓到刘备,希望孙权准许他们进入蜀地追击。
孙权犹豫不决,于是向陆逊求教。
陆逊、朱然、骆统认为:曹丕带大军来,名义上是帮我们,实际上是来对付我们!我们应当立即停止追击,转而加强防御!
孙权不仅叫停了追击,还让已经接近白帝城的李异他们撤了回来。
2、不愿意修补关系。
吴军撤退后,刘备主动和孙权示好,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深深歉意。
孙权觉得刘备称帝不太合适,就没回他的信。
一边友好打招呼,一边又捣乱。
后来,魏国接连三次大规模攻打吴国,东吴的态度也慢慢变了。
一方面,东吴开始跟蜀汉走得更近了。
孙权承认了刘备的汉中王身份(不过不承认他是皇帝),之后还接受了刘备的汉国称号,并主动提议结束与蜀国的战争状态。
刘备死后,孙权再次派遣冯熙前往吊唁,以此来巩固与诸葛亮等人之间的联系,进一步改善双方的关系。
另一方面,继续给蜀汉找麻烦。
不过,东吴还是不停地给蜀汉添麻烦。
孙权把益州的前主人刘璋请出来,任命他为益州刺史,想要恶心一下蜀汉。
刘璋去世后,孙权任命刘璋的儿子刘阐为益州刺史,并让他驻守在交州和益州的交界地带,以此来对蜀汉施加压力。
东吴还帮助南中地区的人们反抗蜀汉,给蜀汉制造了不少麻烦。
夷陵之战后,东吴一方面慢慢改善与蜀汉的外交关系,另一方面却暗中使坏,但始终没有对蜀汉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。
这是为什么呢?
东吴没有攻打蜀汉的原因
首先是来自曹魏的威胁。
东吴一直最在意的是强大的曹魏,这一点在夷陵之战时也没有改变!
曹魏要是想趁机打蜀国,东吴可能也在忙活抢蜀地的地盘。
曹魏想要攻打东吴,东吴只能硬着头皮应战了。
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消灭蜀国。
在夷陵之战的后期,东吴的追击非常顺利,接连取得了胜利,占了大便宜。
可是,等到刘备撤退到白帝城的时候,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。
白帝这个地方地势险要,难于进攻,适合防守;
另一方面,刘备在白帝城已经组织起一支不小的反抗队伍。
后来的学者估计,刘备撤退到白帝城时,只剩下大约一万五千名士兵;赵云从江州带来了大约两万士兵,马忠从巴西带来了五千士兵,加起来总共有大约四万人。
在夷陵之战中,吴军大概派出了五万士兵参战。
东吴用五万大军进攻白帝城,但白帝城易守难攻,东吴也没什么好办法了。
要想真正解决问题,关键是要让两个较弱的一方能够对抗一个较强的,形成平衡。
既然没有彻底打败蜀国的实力,又考虑到曹魏还在一旁虎视眈眈,东吴继续进攻蜀国,只会两败俱伤,这对东吴来说,显然不是个好主意。
要想对东吴最有利,就必须赶紧让吴国和蜀国和好如初,重新形成两个弱国对抗一个强国的微妙平衡才行!
因为吴国和蜀国之间积怨已久,特别是东吴先违背盟约击败关羽,后来又在夷陵之战中重创蜀军,这让蜀国上下对东吴充满了怨恨。因此,当诸葛亮想要与东吴重新建立友好关系时,朝中几乎没有人支持他,只有邓芝一人同意。所以,吴蜀两国要想恢复盟约,不可能一蹴而就,必定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。
因此,东吴一方面努力与蜀汉恢复友好关系,另一方面却在对蜀汉进行种种捣乱和破坏活动。
恢复原状才是真正的目的,而骚扰和破坏只是做给曹魏看,用来争取时间的手段。
曹操在夷陵之战后领导的魏国
夷陵之战结束后,曹魏对蜀汉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复杂,难以捉摸。
1、不顾蜀汉,早早决定进攻东吴。
夷陵之战后,曹魏没有攻打蜀汉,反而发起了三次大规模进攻,声势十分浩大。
之前提到东吴时说过,陆逊之所以建议停止追击,是因为他预见到了魏国必然会来侵犯。
从客观上看,曹丕攻打吴国实际上帮了蜀国一个大忙。
煽动吴国进攻蜀国。
在三次进攻吴国的战役中,魏国失败了。
不过,孙权还是希望和强大的曹魏改善关系,继续低头示弱,请求和好如初。
于是,曹丕再次抓住机会,继续鼓动吴蜀两国再起干戈。
曹丕对冯熙说:吴国如果想和我们和好,就应该在江关准备武器,把蜀国的旗帜挂在巴蜀地区。
但是,更令人费解的是,曹丕试图用钱收买冯熙,让他回去劝说孙权攻打蜀国。然而,冯熙并不买账,曹丕干脆把冯熙给害死了。
直接劝说诸葛亮他们投降。
刘备后来去世了。
曹丕让王朗、陈群、诸葛璋、许芝等人给诸葛亮和李严这些蜀汉的大官写信,劝他们接受天命,让蜀国向魏国称臣。
诸葛亮不会轻易就范,他写信公开回应,不仅揭穿了曹魏诱降的阴谋,还激励了蜀汉的抵抗精神!
夷陵之战结束后,曹魏对待蜀汉,要么唆使吴国出兵攻打,要么就是幻想通过政治手段诱降,总之从来没有想过要趁机进攻蜀汉。
这是为什么呢?
曹操的魏国没有攻打蜀地的原因。
东吴没有攻打蜀汉,主要是因为曹魏选择攻打东吴而不是蜀汉。那么,为什么曹魏又不去攻打蜀汉呢?
思考如何破坏吴蜀的联盟关系。
在夷陵之战之前,曹魏的官员们讨论形势时,刘晔曾指出,东吴原本还想和蜀汉保持友好关系,但现在刘备因为愤怒想要报仇了。因此,如果我们要攻打东吴,刘备肯定不会继续与东吴友好,而是会试图和我们争夺东吴的地盘。
这个观点真是切中要害!
吴蜀两国关系紧张,东吴在这场争斗中屡次获利,并有意停止冲突;相反,蜀汉一心想要报仇,不愿意和解。
如果曹魏攻打吴国,蜀国肯定不会帮助吴国;但如果曹魏攻打蜀国,蜀国会因为压力太大,可能和东吴修好。这样,曹魏反而成了帮东吴和蜀国复好的“助攻者”!
其实,曹魏以前也吃过这种亏。
在215年,刘备和孙权因为南三郡的问题剑拔弩张,眼看就要爆发大战。但曹操夺取汉中后,刘备感到恐慌,不得不急忙与孙权和解。
曹魏不会在同一问题上犯两次同样的错误!
考虑蜀地遥远,吴地临近的因素。
在曹丕和曹睿统治初期,曹魏朝廷讨论是先攻打蜀汉还是东吴时,不论是刘晔还是司马懿,都说“东吴近在眼前,蜀汉远在天边”,主张先攻打东吴。
这也是曹魏不愿意攻打蜀汉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曹魏主要控制着洛阳和许昌一带的中原区域。相比之下,关陇地区在东汉时就已经遭受了重创,特别是李傕作乱期间,关中地区曾一度荒无人烟,长达两三年之久。
蜀汉离曹魏的核心地区很远,加上魏蜀边境的雍梁地区经济受损严重,曹魏要想攻打蜀汉,后勤补给的工作非常复杂,难度极大。
蜀汉虽然实力不强,但是靠着秦岭的天险,加上魏延建立的防御工事十分完善,所以曹魏很难轻松攻破。但如果曹魏强行发动大规模的进攻,那就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,得不偿失。
所以,曹魏不想对蜀汉发动大规模进攻,主要是因为攻打蜀汉的条件还不成熟。
3、看不起别人。
曹魏知道打不赢蜀汉,可又觉得蜀汉不怎么样。
曹魏原先认为蜀汉的强人只有刘备,名将也只有关羽。
刘备和关羽去世后,曹魏觉得蜀汉已经不再对他们构成威胁了。
在诸葛亮第一次向北进发前,曹魏在西北的防守非常薄弱,连负责那里的都督曹真也回到了洛阳处理更重要的事务。
确实,刘备、关羽、张飞、黄忠、马超、法正、庞统等人都已经离开了,而诸葛亮在蜀汉的工作表现,就像是以前在后方保障粮草充足的萧何,没有什么好担心的。
再说,刘备是以汉朝皇族的身份,继承了汉朝的正统,对抗曹操的。
刘备去世后,刘禅的命运又是如何呢?诸葛亮,这位并非刘氏家族的人,是否也有所谓的命运安排呢?
因此,蜀汉并不值得担心,实在没有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进攻!
相反,让年幼的君主和强大的大臣去解释天命,反而更实际一些!
夷陵之战后,蜀汉变得非常虚弱。
然而,蜀国的基础依然稳固,仍然有实力与其他两国鼎足而立。
曹操的儿子曹丕和孙权都是很有计谋的皇帝。
曹丕想进一步离间吴国和蜀国的关系,打破这两个弱国联合对抗一个强国的局面。而孙权一方面和曹丕虚应故事,另一方面则努力、积极地修补吴国和蜀国的关系,以恢复两个弱国共同对抗一个强国的局面。
这种情况又让处于危急状态的蜀汉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。
在诸葛亮的辛勤努力下,蜀汉慢慢恢复过来,度过了那个危机四伏的时刻!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~点此关注我~


蔻驰女包来啦,卡其配黑色超耐看,约会通勤都能背,闭眼入!


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,不如用学费买牛创业?


百年一遇暴雨成常态,莱芜谁为山区买单?


粉色的魅力,女人的温柔与帅气,时尚气场全开启


杨瀚森连轴转!夏联刚完,又备战男篮热身,别受伤!


罗体: 那不勒斯为卢克曼提供报价介入竞争, 500万欧年薪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