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市不动,基金连跌,10家低估优质企业到底值不值得买
发布日期:2025-09-11 05:05 点击次数:168
想象一下,手里攥着点闲钱,楼市横盘、理财没啥水花、互联网基金跌了仨月,身边那群热衷“自下而上”选股的朋友却热火朝天,“咱们A股真要逆转了咩?”问题抛给谁谁都不会正面回答,毕竟今年还是一锅大杂烩,跌多涨少,但有资深股民一声叹气,指着10家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名单问:“这些家伙,真的低估且值得捡吗?”瞧,好戏刚要登场——风险vs机会,便宜货里真有宝吗?大家都想偷听点“内幕”。
咱们先别急着拍拍大腿下单,得掂量掂量,这些公司到底多便宜,这“便宜”是不是陷阱,还是今年市场里偷偷长大的铁憨憨?一时的估值“地板价”,能不能变成持续的安全垫?在这个什么都卷的年代,公司讲成长、分红、护城河,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,最怕掉进“表面低估”的坑,结果回头一看,资金池可能早就改道跑路了。可话说回来,名单里的企业覆盖得可真广——消费、科技、金融、周期、细分冠军,各种老牌大厂跟新贵混搭,难道真的是一网打尽的低估之选?咱不妨刨根问底,拨开面纱瞧个明白。
摆头一看,格力电器,老朋友了。见过大风大浪,巧妇能熬苦日子,10倍出头的PE甩行业同类好几个街,5%的股息率实实在在。这一笔账咋算的?不是说白了都靠空调业务嘛?可自从董明珠主导渠道改革,库存那水平,比强迫症收房间还彻底,加上什么光伏啊、储能这些新玩意,总算把“空调一家独大”的帽子摘了点边儿。咱要说实话,现金流五年杠杠的, ROE杠上25%,稳得不像话。可行业天花板,未来几年还有多少空间,大家心里都没底。万一空调卖不动了,第二增长曲线能不能立住?这事儿现在还真说不准。你说低估,是不是机会还是负担,有点像看足球——大热倒灶常有,强者恒强偶尔失灵。
再瞅伊利股份,乳业巨头,名字出现在家家户户餐桌上。眼下14.69倍PE,股息率也美滋滋,连十年低估区间都跑不出去。据说原奶成本降了,消费补贴上门,毛利率要涨2-3个百分点。说难听点,行业空间放哪儿?乳制品这两年消费端火不起来终归是块硬骨头。别看伊利地位稳得很——常温奶、奶粉市占老大,低温奶增速快得像坐电梯。这些好消息能持续多久,谁敢拍胸脯?当消费疲软,一切“逆境成长”都变成了豪赌,没有人能躲得开大的周期调整。
说到科技成长,中兴通讯挂头一条。PE甩尾部,PB才1.5倍。5G全球基站老二,6G专利也是顶流。最近AI和“东数西算”炒得正欢,5G通讯、AI服务器、政企数字化,一个难不死全中国工程师的市场,拼爹也拼命运。北向资金这两年老爱抱团此类公司,但政企数字化的订单能不能长期爆发?AI算力需求走缓怎么办?技术壁垒这玩意说大不大,说小不断够用。谁知道哪家国产替代突然成长为全球老大?技术=安全带,成长还得给市场情绪加点油,不然全球竞争起来没完。
兆易创新,半导体里的小腾讯一样的故事。从NOR Flash到MCU芯片,汽车电子崛起,新能源车爆发期一波薅到供应链。PE还是30倍左右,在芯片设计圈里算低了,但高增长的维持,本就风里雨里谁保得住?长江存储深度绑定,车规级芯片打入比亚迪、蔚来等,有人说三年营收可以奔着25%的复合增速去幻想。这听起来像极了2017年“半导体国产替代”的呼声,结局大家都懂的——到底谁胜出?还得看海外存储巨头让不让路,市场能不能填满国产席位。
如果把皮球踢向金融蓝筹,招商银行冲在最前头。PB还不到1,行业均值都被它踩脚底。股息率4.5%,零售AUM堆到12.5万亿,财富管理占比高了,“小而美”转“大而精”。不良贷款率0.95%,真不是吹的。北向资金、社保基金三季打卡增持,40%机构持股,说它稳健没谁不同意。就怕大银行都卷理财、打价格战,“零售之王”还能不能保持净利润的奇技淫巧,才是核心。市场怕啥?怕黑天鹅,怕政策突变,怕突然爆出来一堆地方债坏账。资产质量优异不能防住一切风险,但起码活下去的概率大把攥着。
至于中国建筑,被人认为是大象,但PE只要4-5倍、PB剩下0.8。合同订单一万八千亿,稳增长之魂附体。五年现金流正,负债率压着走,股息率突破5%。细想下,这类超低估值,要不是对行业周期抬头充满信心,就是对赌利润能稳步增长。新基建、地产、地方政府投资轮番上演,谁能精准预判下半年打到谁家财政?有人说资产重、挣钱多,有人反问资产重、风险也大。说白了,高回报常常藏着难察觉的波动。
周期板块怎么少得了煤老大。山煤国际PE才15以下,老枪新招,一半传统业务一半新能源,光伏占比已到20%。新能源业务火箭一样增长,长协煤保证80%,如果煤价回弹,净利润20%上涨,那真不是瞎说。只不过煤炭生意本质看天吃饭,政策管控和价格波动让人提心吊胆。曾有人调侃:买煤炭是买大起大落的心跳,不是买养老。你要抗风险,得能耐住寂寞,也能忍住震荡来的铁疙瘩。
说到周期再升级,中国石化是顶级炼化老大。PE和PB都在地板,分红破天荒承诺给了60%,啥叫认钱认人嘛?炼化加上新能源材料,业务也往氢能、化工新材料方向走,表面看多元,潜台词却是:核心业务有点老,需要新花样兜底。现金流无敌,长期持有有点像大象慢走,除非碰上油价崩盘,或者新能业务一炮打响,不然股价像压岁钱,一年看都不动。
要论“冷门里的热股”,安琪酵母绝对能叫板。全球第三大酵母厂,PE二十多到三十出头,行业均值那是40以上。衍生品的收入占比高,海外增速20%起步。别小瞧“酵母”——这本就是藏在餐桌甚至生物医药里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。云南糖蜜基地自给率提升,原材料不怕供应卡脖子。看起来就是技术型的隐形冠军,但类似企业普遍估值偏高且波动大,一不小心韭菜变成下锅香,被炒作起来也容易栽跟头。
南网能源也是个另类,新时代的能源故事。这公司区域垄断,新能源装机量南方五省第一,分布式光伏号称称霸。碳交易成为利润新增长极,说得动听,实际盈利还得看政策维系。有养老金、社保基金来买单,PB只有2.5在板块里最后排,看起来像被市场冷落了。谁知哪天政策变脸,或者电力价格管控变味,盈利模型都得翻新。
聊到这里,问题就蹦出来了——低估优质企业,真的就万事大吉吗?就像朋友聚餐抢着点海底捞锅底,今天辣明天清汤,谁也没法一直踩准风口。经验之谈,便宜背后必有原因。如果说这些估值掉到底下线了,是不是该蠢蠢欲动?但要是真有“失落已久的价值投资黄金年代”,恐怕市场早就用脚投票了。讲真,有些低估,是行业整体的冷淡期、短期业绩波动或者政策干预。市场只青睐持续成长,“低估”也有可能变成“陷阱”。买股票说到底,靠的不是单纯看账面,而是要看业务穿越牛熊的能力和源源不断的现金流。
这10家公司,背后一样有着成千上万理财经理、券商分析师、基金经理虎视眈眈。2018年以后,大家口口声声讲“配置性价比”,但要真等到全社会捧场,羊毛自然不再剩给你我。看似铁板一块的优质股,仍然要警惕消费复苏不及预期,像是社零增长跑不赢5%,科技行业竞争转眼成红海,周期性品种如煤、电、石化一旦价跌,利润蒸发起来不要命。资金面虽有北向资金、社保基金撑腰,后续行情行不行,不仅要看宏观政策脸色,还得看全球资金入场愿不愿意追高。
照当下市场说法,”买在价值、守在分红、赚在成长”,不过就这么一套。至于是不是“捡漏”,恐怕没人能给你百分百保证。有人坚信:只要敢捡,市场迟早给予回报。有人偏保守:“便宜货往往更会坑钱。”现实就是,机会与陷阱只隔一层窗户纸,拆开来看,没有稳赚不赔一说。
最后,轮到各位操心投资的小伙伴出手:你相不相信这些“低估优质企业”的含金量,还是坚持把风险、格局、周期看得比折扣更优先?盘面波动之下,你会选择拥抱稳健分红,还是追逐爆发成长?一人一个想法,留言区来一场“智慧较量”呗——在这扑朔迷离的资本海洋,你会买谁,又不看好谁?
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,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及时反馈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。


来了! 湖人心仪顶级3D可交易了, 佩林卡快抢, 用里夫斯换


西媒: 皇马对尤文出现中卫之争, 一老一少二争一


周末出发山里徒步溯溪!(附江浙沪好地推荐)


应届C语言软件工程师简历模版(含范文),免费下载


莱巴金娜的教练武科夫上诉成功, WTA禁令被解除


齿轮弯曲试验机构
